据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财报,2025年至2027年,公司在云和AI(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将达3800亿元,规模超越过去十年总和,公司在算力基建方面的投入正不断加大。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算力总规模将达到(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秒),增速较快;其中智能算力占比提升至35%。
“从通用算力到智能算力,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以下简称“AIDC”)单机柜功耗和用电规模同时显著提升,电力需求急剧增加,其供电技术及电源设备也在不断演进,高效低损、高密度、高稳定性成为发展核心。”深度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
国产电源有望受益
3月6日,国产大模型团队发布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体产品Manus,标志着智能体从单一任务执行向复杂决策的跨越。
“一次Manus单任务的成本约2美元,相比于传统的聊天机器人,对token(文本中最小的语义单元)的消耗是指数级的增长。”一位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这背后离不开数据中心万亿级算力的支持,为保障数据中心这座“电力巨兽”不断电,一般可靠性要求数据中心引入两路市电电源,每一路市电电源的供电容量都需要完全满足数据中心的全部电力需求。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一般包括配电变压器、不间断电源(以下简称“UPS”)、备用电源等,在市电供应正常时,UPS优先使用市电为负载供电。同时,UPS会对市电进行监测和过滤,确保电能质量;当市电出现异常,如电压波动、停电等,UPS迅速切换到备用电源,在0.2秒内完成市电到备用电源的极限转换。
据数据,近年来,在全球UPS市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士达”)以及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华数据”)等国内厂商处于领先位置,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为国产电源的崛起带来了更多希望。
“随着AI基建加速推进,数据中心整体电源需求将大幅增长,电源市场迎来爆发行情。国内电源厂商兼具及时响应和定制化能力,在服务器电源需求多样化的机会中将充分受益。”北京奥优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科士达副总经理、董秘范涛表示,尽管UPS行业品牌依赖性较强,但近年来,国内品牌在技术和市场沉淀上不断追赶国际头部品牌,逐步建立起口碑和市场地位。
同为UPS生产商的科华数据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对于未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充满信心。
在其他电源设备领域,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已有完善的数据中心高压直流(HVDC)绿色供电技术方案。深圳欧陆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则在高功率服务器电源方面实现了突破,推出了3300W至5500W钛金和超钛金GPU服务器电源。